【研讨会议题三主题发言】上海仲裁委员会:服务涉外法治 启航改革征程——上海仲裁委员会改革一周年成果与展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1编者按:2022年8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第三届研讨会暨首批专家委员续聘活动召开。本次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专家委员,围绕“跨境商事纠纷的发展、挑战与对策”这一主题,在4个具体议题框架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发言嘉宾的发言稿陆续刊登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
议题三:“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功能发挥
服务涉外法治 启航改革征程
——上海仲裁委员会改革一周年成果与展望
上海仲裁委员会
上海仲裁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9月1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依法组建,是中国首批试点设立的仲裁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上海仲裁委员会累计处理金融、房地产、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国际贸易、国际代理、国际工程项目、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合作等各类合同争议案件数量逾4.5万件,涉案争议金额总计近人民币2500亿元,占上海总体仲裁案件数量约60-70%。2021年,上海仲裁委员会审理的仲裁案件中70.34%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来自上海以外,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专业高效地为来自全国的市场主体提供仲裁服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仲裁改革的决策部署,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在司法部的指导下,上海仲裁委员会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国内引领、国际知名的一流仲裁机构。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在确保仲裁的专业、独立、高效、保密的制度优势,创新服务方式的同时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借鉴国际仲裁机构先进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提升上海仲裁委员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上海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
一、推进机构改革,仲裁服务力提高
改革过程中,上海仲裁委员会不断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在《改革方案》确定的委员会为决策机构、秘书处为执行机构的基本框架下,上海仲裁委员会设立战略发展、仲裁员遴选考评等多个专门委员会。在机构的组织架构上,上海仲裁委员会将组织架构调整为按案件管理、事业发展、行政支持三个条线分设部门。案件管理条线在充实金融仲裁院、知识产权仲裁院、国际航运仲裁院、建设工程仲裁院的基础上,设立一般民商事部作为其他案件的办理部门和新类型专业仲裁的孵化器。
目前,上海仲裁委员会已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内的金融、地产、航运等重点领域的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仲裁服务有效地提升上海城市营商环境,完善法治环境建设拼图。
与此同时,上海仲裁委员会坚持仲裁机构公益属性,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国内仲裁机构中做出了表率。2022年3月31日,上海仲裁委员会出台《新冠疫情期间提升仲裁便利性为当事人纾困解难的特别措施》,截至2022年6月15日,已经减免仲裁费累计600余万元。2022年4月24日,司法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上海、深圳仲裁机构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仲裁当事人纾困解难》一文,褒扬上海仲裁委员会“自觉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帮助仲裁当事人纾困解难,切实维护稳定、有序、公平的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体现了仲裁机构的公益属性和责任担当”。
此外,根据司法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上海仲裁委员会创设了“仲裁法律诊所”项目,以类似于法律援助的方式,鼓励建设“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基地”的法学院校聘请执业律师带教高年级法学院学生参与涉中小微企业仲裁案件的代理工作,并为上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一方面进一步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法律和仲裁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支持。2022年7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教研厅函〔2022〕5号),确定了若干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强的仲裁机构作为联合培养单位,上海仲裁委员会作为位列推荐名单的联合培养单位,将积极探索和创新涉外法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涉外仲裁人才培养体系。
二、 提升专业水准,仲裁公信力增强
新一届的上海仲裁委员会一方面推动仲裁服务专业化,挖掘原有专业化仲裁平台潜力和拓展新的专业化仲裁平台并举,推动仲裁服务进一步根据专业化要求升级转型,另一方面提升机构自身专业化,做好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机制储备,更好地为仲裁服务专业化打下基础。
2022年,借鉴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成功经验,上海仲裁委员会建立并推行案件管理团队制,进一步提升仲裁服务能效。上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和信息研究中心,前者用以研发创新形式的争端解决服务,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辅助仲裁、调解等专业服务;后者用以对宏观经济形势、中观行业发展和微观仲裁服务进行全面研究,把握发展趋势和脉络,深化理论研究,为仲裁及其他争端解决服务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储备。
同时,上海仲裁委员会推动仲裁服务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仲裁办案数字化系统,覆盖当事人立案、仲裁员与仲裁机构办案、仲裁裁决书草案核阅以及代理人查阅历史代理案件数据的数字化平台,并在案件数据信息收集和类案知识图谱开发等方面逐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后续仲裁机构和仲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三、 放眼全球布局,国际影响力提升
新一届上海仲裁委员会聚焦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总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学习借鉴国际领先的仲裁目的地城市和一流仲裁机构的经验,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
经批准,上海仲裁委员会正式申请并获得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席位,成为参与第一工作组(中小微型企业)国际商事立法工作的首家中国仲裁机构。2022年5月,上海仲裁委员会首次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年会时即提交高质量的立法建议报告,并获得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认可,成为首家立法建议报告全文登载于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网站的中国仲裁机构。
专业仲裁队伍建设上,上海仲裁委员会分别从仲裁员和机构工作人员两支队伍入手,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提升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在仲裁员方面,共有387名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员入选改革后新一届(第七届)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上述仲裁员覆盖了全部东盟和RCEP国家和7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以42种语言进行仲裁。在机构工作人员方面,上海仲裁委员会除了在决策机构层面引进了前国际商会仲裁委员会副主席的刘晓红、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及前国际商会北亚地区仲裁与ADR主任范铭超、前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杨良宜、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法官芮安牟、希腊仲裁协会秘书长安娜.曼塔库等国际仲裁领域知名人士,在执行机构层面引进了前中国仲裁法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建、前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亚洲区主管黄一文、前迪拜金融区法院首席大法官助理邓迪心、前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助理郭芮安等具有丰富国际工作经验人士充实队伍。同时,上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上海国际仲裁学院,由国际知名仲裁员杨良宜先生担任主席,设立了“国际仲裁全景式培训”、“国际商法系列课程”、 “国际仲裁法律诊所”等多门培训课程。
四、 服务国家战略,科研探索力增强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深圳和西安设立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开启了我国国际商事法庭体系建设的先河。三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引下,我国国际商事法庭运行机制初步形成,逐渐成为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加成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重要体现。
2022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确定第二批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通知》,上海仲裁委员会正式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一站式”平台推动诉讼、仲裁与调解在程序上进行两两衔接与配合,注重纠纷解决配套措施的完善与落地。在仲裁与调解之间,上海仲裁委员会将积极进行“调仲对接”的新探索,强化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法律效力;在诉讼与仲裁之间,上海仲裁委员会将支持国际商事法庭对仲裁保全措施的安排和衔接,并积极配合人民法院对仲裁程序进行的司法监督。
未来,上海仲裁委员会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快国际化发展,加强专业化建设,推动智慧仲裁建设,提升案件管理服务质效,提高仲裁公信力,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内引领和国际知名的一流仲裁机构,奋力续写仲裁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