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源 > 研究文章与演讲发言

【研讨会主题发言一】杨万明:迎接后疫情时代新挑战 实现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3     

编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第二届研讨会暨国际商事专家委员新聘活动于2020年12月8日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新发展及相关国际法问题研究”,与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新发展:新形势与新挑战”及“后疫情时代国际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运用”两个议题展开研讨。现将发言嘉宾的发言稿陆续刊登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


迎接后疫情时代新挑战  实现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万明


尊敬的各位国际商事专家委员,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对最高人民法院本次新聘请的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今天研讨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在踏进21世纪第三个十年门槛的伊始,世界面临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萎缩滑坡,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国际货物买卖、航运保险、跨境投资、建设工程、展览演出等合同履行延误或终止,涉外纠纷案件量持续上升。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健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高效公正化解涉外商事争议,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我谈三点体会。

一、中国法院积极应对疫情化解商事纠纷的举措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法院及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最高法院先后发布了3个《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3批“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民商事典型案例”、1批维护船员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及2019年度海事审判典型案例,为人民法院处理因疫情引发的涉企执行、合同、航运、保险等案件提供裁判指引。

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大力开展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2020年2月3日至11月20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650.1万件,网上开庭77.8万场,网上调解323万次,网上证据交换141.5万次,电子送达1815万次,做到让群众“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各类诉讼事项,通过“键对键”感受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针对疫情所涉较为集中的合同履行受挫、不可抗力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门委托域外法查明机构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就全球6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可抗力规则及案例进行了查明,目前七期研究报告均已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上公布,供社会各界参阅。

二、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助力商事纠纷解决的成效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中国法院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近年来,中国法院以“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国3500多个人民法院和1万多个人民法庭,实现了“一张网”办公办案,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基本建成,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商事纠纷的解决:一是实现司法公开常态化。中国法院以公开促公正,实现审判流程信息、庭审活动信息、裁判文书信息、执行工作信息等审判执行全流程信息公开。截止今年12月1日,公开裁判文书超过1.07亿篇,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量达525亿次。二是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开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线上多元调解;使用电子诉讼平台,提供网上立案、缴费、证据交换、开庭等一站通办;深入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先后设立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2019年,三家互联网法院在线立案99.8%,在线审结率92.4%。针对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的情况(9.04亿网民,手机网民8.97亿,占99.3%),推广使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实现“指尖”上的诉讼服务,日均访问量超过200万次。三是推进审判工作智能化。2016年起,我们开始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智能审判支持”系统将电子卷宗数据化、结构化,支持案件信息自动回填,支持一键生成各类制式文书,减轻法官案头事务性工作30%以上;“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平均缩短庭审时间20%至30%。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在本院都建有科技法庭,实现证据展示、质证留痕、音视频管理等功能。四是促进司法管理科学化。我们建设了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平台每5分钟动态汇聚各级人民法院收结案数据,目前已汇聚2.22亿案件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自动生成每个法院的司法统计报表,并可以提供可视化审判态势分析、司法数据分析。此外,我们还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加强区块链技术与司法工作的融合应用。2019年5月,最高法院全国统一的“司法链”平台,已上链数据超过4.7亿条,提供统一数据存证和验证服务。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基本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3.0版,已经探索并将进入以知识为中心的4.0版。进入后疫情时代,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为进一步助力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正在推进“一站式”国际商事多元纠纷解决平台的信息化建设,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该平台完成后,将连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五家仲裁机构、两家调解机构、域外法查明统一平台以及国际商事专家委员,实现从立案到纠纷解决的在线化,形成协同效应,使国际商事纠纷得到更加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决。

三、后疫情时代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之展望

近年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在营商环境中的职能作用,在首席大法官周强院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指标持续大幅提升。在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在广东深圳、陕西西安设立两个国际商事法庭,聘任来自25个国家的55名国际商事专家委员,初步建立了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为“一带一路”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多元化、专门化及协商化已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发展趋势。今年9月12日,《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生效,该公约与1958年《纽约公约》、2019年《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公约》一起,成为纠纷解决领域国际条约的“三驾马车”,为判决、仲裁和调解成果的跨境执行,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大环境。

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机制更为开放,相对于国际上比较成熟国家的国际商事法庭建设,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关注顶层设计,推进国际商事法庭实质化运行,进一步研究新型商事纠纷类型和解纷需求,不断优化诉讼、调解、仲裁相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希望各位国际商事专家委员能够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专业优势,为国际商事法庭的发展贡献智慧,共同推进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建设。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Yang Wanming:Facing New Challenges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with Alternative Resolution for Commercial Disp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