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议题四主题发言】杜微科:人工智能赋能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中国实践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 发布时间:2024-12-03编者按:2024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第四届研讨会暨专家委员续(增)聘活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专家委员及特邀嘉宾,围绕“合作对话·多元融合·和平发展”这一主题,在4个具体议题框架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议题四“数据时代的机制创新:人工智能在司法、仲裁、调解的运用和前景展望”研讨环节中专家委员及特邀嘉宾代表的发言稿陆续刊登在国际商事法庭网站。
议题四:数据时代的机制创新:人工智能在司法、仲裁、调解的运用和前景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
杜微科
人工智能与中国司法审判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为中国法院的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坚实基础。今天我们来讨论与人工智能在司法应用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讲,根据最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一份报告,在专利的布局上中国专利申请量,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专利方面排名第一,是世界上主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的贡献者之一。
一、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治理框架
人工智能在司法方面的应用,在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里面只是一个部分,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飞快,赋能千行百业。司法在其中的应用有司法具体的场景和具体问题,首先要理解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在司法当中的应用,我先介绍一下国家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布局和考量。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实现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智能化。”2023年7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中国现阶段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的主要制度安排。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2024年初,“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毫无疑问,这些中央决策文件都会对人民法院未来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合作。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2024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二、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司法审判中的应用与创新,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包括设立了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等一些专业的审判机构,妥善审理涉及到人工智能、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案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些基层法院已经审理了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著作权的案件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也已经审理涉及到关于人工智能专利的案件。
二是加强制度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然跟互联网、数据等一系列的技术相互融合,最高法院近几年一直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尤其是关于在线诉讼。先后出台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在我们的审判实践中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取证和提交证据,已经并不鲜见。
三是丰富应用场景,赋能司法审判。人工智能赋能司法审判现代化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确保其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二)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这里介绍两个具体的实例,一个是在著作权的司法保护里面。著作权司法保护进入AI时代。202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版权AI智审”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标志着AI正式参与到著作权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试点项目里面,通过著作权的案件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于著作权的权利归属,来进行一个分析和认定;另外就是对于侵权认定和侵权的比较,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更加全面的一个应用是在深圳法院,2024年6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上线运行。辅助审判系统全面覆盖了立案、阅卷、庭审、文书制作等审判业务的85项流程,实现全链条赋能。我们看到它生成出来的关于知识产权或者一些领域里的裁判文书,客观来讲生成的文书质量不亚于一个低年资的法官所撰写的裁判文书质量,因为它里面的数据很多都是典型案件,包括最高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在裁判文书的分析说理方面,这个系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强调充分尊重法官的决策权,每一份判决的最后形成必然是由法官做出最终的决定。在知识产权其他领域,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法官办理好案件,以创新的方式来更好地保护创新。
谢谢大家!
(因篇幅有限,引注省略)